人才资源开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化规律认识 紧扣改革创新——新时代新征程民政新闻宣传工作探索

    赵铮;

    高质量民政新闻宣传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做好新时代民政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不断深化对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紧扣改革创新,聚焦主责主业,在完成重大任务中聚力用劲,主动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对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深度对接各地政策制定、紧密联系基层一线实际,充分阐释民政领域党的创新理论,介绍改革创新经验,宣传服务群众事迹,展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服务各项民政重点工作。

    2025年02期 No.509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面向国家需求的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李芊;吴昊阳;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粉末冶金专业现有教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坚持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实施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列改革。创新提出了“价值塑造+知识构建+创新能力”全过程培养、“高校导师+企业导师+辅导老师”团队育人、“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工程应用”需求导向型科研的协同培养新模式,为培养一批粉末冶金行业骨干力量,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学术水平优良的教师团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2025年02期 No.50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专题研究·哲学与文化

  • 海德格尔存在之思的一贯性研究

    钟远征;吴潇雨;

    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构成其哲学的核心线索,然而,学界对其思想前后期的内在一贯性仍存根本分歧,主要体现在“断裂说”(如珀格勒)与“整体说”(如特拉夫尼)的理论对峙中。本文旨在立足《存在与时间》和《哲学论稿》的文本细读与概念史分析,通过三重维度系统阐释其思想的整体性架构:其一,以“存在论差异”为方法论基底,论证其从前期的“存在者与存在”区分到后期“存有(Seyn)历史性”的批判性转化,揭示术语演进中隐含的同一问题意识,即反对存在的实体化倾向;其二,通过“此在—本有”范畴的关联性重构,指认前期“此在的生存论建构”与后期“此在的存有真理守护者”角色的非断裂关联,阐明海德格尔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从“此在的有限性解构”向“技术集置(Gestell)批判”的拓展;其三,以“时间性—历史性”的境域转换为核心,剖析“被抛性”(Geworfenheit)从个体生存论结构向存在历史命运的跃迁,最终指向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超越。这一路径表明,海德格尔的思想并非断裂的转向,而是对同一问题域的深化。

    2025年02期 No.509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阿瑟·丹图的历史哲学理论研究

    申相磊;

    阿瑟·丹图从分析的历史哲学视角出发,提出叙述是历史事件的组织结构,将其视为史学之为科学的前提。不同于传统历史理论将历史解释主要归结于因果律,丹图在更广泛意义上将历史解释之理解为一种关联性,叙述通过后视视角选择性地将后来事件与先前的事件连接起来,有所选择有所不述,主张叙述本身是描述和解释的结合体。基于对叙述的独特分析,丹图从历史表现层面深入阐释了未来的开放性,对我们从历史实在和历史表现的双重维度理解历史和分析未来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2期 No.509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茶文化融入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胡琴;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精行俭德”“敬静和雅”等德育价值,将其融入学校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落地,助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及全面发展。本研究基于杜威“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理论,探讨茶文化实践在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分析当前基础教育中实践教育面临的困境,如应试导向、评价体系缺失、安全隐患及资源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路径与策略。同时,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导向,提出通过“茶文化+”跨学科融合模式,将茶艺、茶史、茶科学等内容与STEM教育、项目式学习结合,构建多元化实践场景,进一步拓展茶文化的育人维度。

    2025年02期 No.50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 “海丝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为例

    彭正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发展,“海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高职院校应借助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海丝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海丝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泉州海洋职业学院通过建设海丝特色校园、打造海丝校园文化、创新海丝大思政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多元化推进“海丝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育人功能。

    2025年02期 No.50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人才与培育

  • “双一流”建设高校行政人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徐卿;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历史时期。“双一流”建设,既需要一支一流的专任教师队伍,也需要一支一流的行政管理队伍。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行政人员的角色和作用被不同程度弱化,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和潜力未能有效发挥,反而影响了“双一流”建设效能。能否有效提升行政人员的职业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研究在阐明提升高校行政人员职业能力建设必要性、深入分析高校行政人员职业能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健全培训体系、完善激励机制、重塑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双一流”建设高校行政人员职业能力建设路径,从而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

    2025年02期 No.50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丁琪琦;李鸽伶;江舜杰;薛靖惠;裘燕飞;

    本研究采用主题检索,以“人才”并含“培养”“医学”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中1992—2024年收录的“核心期刊”“CSSCI”“CSCD”论文。应用CiteSpace6.2.R6软件分析论文作者、研究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和突现、时间线聚类,探索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共检索到有效样本文献2702篇,发文量呈现波动趋势,2015年(166篇)和2021年(171篇)发文量最高;研究合作机构269个,其网络密度为0.0021,合作较为稀疏。共有21个突现性关键词,“医学教育”节点最大、频次最高,中心性为0.11,频次最高为132次,连线位置显示覆盖了研究的大部分时段。在21个突现性关键词中,除动物医学外,其他均与医学人才培养相关,且变动与国家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2025年02期 No.50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产业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覃素香;罗方显;李凤林;

    本文以新文科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产业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路径。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提出以“学科交叉融合、产教协同育人”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助推“四位一体”战略重塑新文科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项目驱动、双师共导”的教学模式,强化校企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为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产业学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2025年02期 No.509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环境类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芝芹;杨思林;熊好琴;武淑文;

    本文研究了“双创”教育同环境类新工科的融合情况,剖析了绿色产业的强劲发展态势,探讨了CCUS、碳交易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借助北京化工大学、南华理工大学以及南京大学等案例,呈现了融合教育的成功实践成果;同时,指出了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师资培训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解决办法,突出了跨学科教育和实践平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025年02期 No.50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严磊;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临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结构性矛盾。本研究从专业技能、通用能力、职业规划三个维度剖析高职生就业能力短板产生的原因。一是学生存在职业规划模糊、实践能力弱、心理素质不足等问题。二是院校存在课程滞后产业需求、师资实践不足、实训形式化等问题。三是存在校企合作浅层化、学历歧视、信息壁垒等问题。基于此,应在学生层面构建全程职业指导与“1+X”复合技能体系;应在院校层面动态优化专业课程、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实训;应在政企社层面通过订单培养、标准共建、政策引导,为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2025年02期 No.50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数字化转型对体育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栾永鑫;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推动下,体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体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为体育项目的拓展、数字化体育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及更大的增值空间,也改变了体育行业的就业结构,不再单纯重视人才的体育技能、职业素养。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体育岗位、技能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应对数字化转型下体育行业的就业结构特点与趋势,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是目前体育行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体育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促进体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No.509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中职生的心理资本及其提升策略

    黄偲;赵梦丹;王肖;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学生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素质要求。中职生由于面对的负面体验较多,学情更为复杂,关注其心理资本的建设也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基于心理资本理论,探究如何帮助中职生获得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提升韧性。

    2025年02期 No.50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人力资源管理

  •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突破路径

    张彦;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始终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中心任务的变化,三项制度改革也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目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有企业迈入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历史阶段。在此形势下,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从关注员工个体改革调整到重视组织整体变革,实现企业整体活力与效率的提升;从注意后“三能”(“能下”“能出”“能减”)改革转向注重前“三能”(“能上”“能进”“能增”)改革;从企业二级单位改革延至领导层和总部机关层改革。新征程上,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围绕激发组织整体活力和效率,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优化企业组织体系;二是围绕“上得强”“用得好”,强化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能上能下、企业能进能出的全员正常流动机制;三是围绕“进得优”“引得来”,加快商业类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四是围绕“增得值”“留得住”,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增强预期管理;五是围绕人才价值提升,赋能人才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活力全面激发。

    2025年02期 No.509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困境及化解对策

    赵英华;

    随着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制度、管理和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当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主要受制于编制刚性约束、评价标准单一、激励机制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其根源在于行政化管理体制与市场化人才需求的错配。因此,应当建立弹性编制管理机制、完善市场化薪酬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等,为破解人才引进困境提供制度性解决方案。

    2025年02期 No.50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党建引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究

    陈海平;

    本研究聚焦党建引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阐述党建引领的内涵与重要性,指出其在思想、组织、制度层面的引领作用,以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强、编制管理严格等特点和行政主导思维固化、激励体系的局限性等问题。继而从思想、组织、制度三方面剖析党建引领的作用机制,提出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等路径,并强调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保障、营造党建文化氛围等措施,推动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为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No.50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岗位设置制约下公立医院职称聘任实践的问题分析与优化路径

    高雨蓓;

    在公立医院管理体系中,岗位设置与职称聘任之间关系密切。当前,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对职称聘任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引发职称聘任实践问题,影响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文章分析了职称聘任实践的具体问题,包括岗位总数不足、岗位比例不合理等,提出了调整岗位设置、优化岗位比例等针对性措施,旨在改善公立医院职称聘任实践现状。

    2025年02期 No.50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青年学者论坛

  • 数字经济赋能四川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杨洲;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文化产业迎来了深层次转型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四川省2019—2023年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础—应用—生态”三阶驱动模型,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提升1%可带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32%,而区域创新生态的协同程度每提升10%,企业创新成本平均下降6%。四川省作为西部多民族文化大省,当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呈现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数字应用能力分布不均、民族地区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构建“技术赋能—生态重构—空间均衡”三维路径,通过强化都市圈引领、民族地区扶持与区域间协作,推动四川文化产业在数字时代实现协同发展与价值跃升。

    2025年02期 No.509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博”古通今:文物拟人化传播的范式创新与实践路径——基于达州博物馆的实证研究

    田沚仟;张雨欣;方媛;

    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与公众文化需求多元的背景下,博物馆急需更具效力的文化传播路径。本研究基于文化记忆理论,构建了文物拟人化传播的“双螺旋模型”(历史真实性×创意表达),通过对达州博物馆四类典型文物的实证分析,为破解博物馆传播“冰桶效应”提供新思路。剖析文物拟人化策略赋予文物人格化特质、消除文化认知与情感隔阂,阐述其在增强叙事、引发共鸣、提升传播效能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旨在提升文物吸引力,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探索欲,借助互联网将静态文物转化为拟人化视频,探索博物馆传播新手段。

    2025年02期 No.50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职思政议题式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张慧仪;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中职思政课教学逐渐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议题式教学成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以中职思政议题式教学为背景,探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实施路径及现实意义,分析当前考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025年02期 No.50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下推进教师核心素养的课程思政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

    张丽;颜巧玲;王艳珍;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任务。教师核心素养不能仅停留在教育目的或意图层面,需要课程标准、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等具体措施来落实。课程思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和政策层面,需要在评价指标引导下融入课堂教学。教师核心素养的课程思政指标体系构建、契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的选用、适合教育情境的实践路径是提升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抓手。

    2025年02期 No.50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社会交换视角下乡村数字灵工的媒介参与研究

    李映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乡村数字灵工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形态,正在逐步改变乡村经济的格局。本文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乡村数字灵工的媒介参与行为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厘清乡村数字灵工媒介参与的概念、基本形式及具体内容,分析数字工作的主要动机以及媒介参与过程中付出的技术、信息等成本,揭示其中运行的信息交换、资源交换、情感交换的单项交换和多项互换机制,以促进乡村数字灵工的发展。

    2025年02期 No.509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基于OBE-CDIO教学理念的跨境电商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

    唐心智;周雨娴;

    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相关专业却存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软件模拟存在局限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文针对跨境电商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2025年02期 No.50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课程思政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赵岩岩;郭文文;郝红英;

    《医用化学》是高等院校为医学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索本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分析、实施路径创新、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深化其育人功能。

    2025年02期 No.50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专项技能认证

    <正>《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项目由河南省人才学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心理咨询行业的资深专家倾力打造,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理论,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力和咨询技能,引领和带动各地心理健康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2期 No.50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课程设置

    <正>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体系,我们设立了“全链条覆盖”的心理健康课程。课程内容涵盖青少年心理问题识别、家校合作、团体辅导以及教师自我关怀等,围绕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如情绪障碍、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困惑、人际冲突等,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评与个性化指导。通过系统化学习,学员将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

    2025年02期 No.50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下载本期数据